- 目錄
第1篇 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專題學習心得
王保雷
xx年10月8日------xx年10月12日五天的學習,當我打開正反面都記滿密密麻麻學習的課堂筆記時,老師的面容仿佛又再一次浮現(xiàn)在眼前,以下是我的記錄和體會。
第一天, 上午黨性教育,下午孔子與儒學
第二天, 上午唱享山西音樂,下午音樂與情感
第三天, 上午傳統(tǒng)文化的影像表達,下午國學之子學
第四天, 上午國學之總論,下午國學之文學(上)
第五天, 上午國學之史學,下午國學之文學(下)
一、
xx年10月8號上午,晴天,我懷著對母校的感激和崇尚之情,踏進了久違的校園。首先來到了山西大學——國學大講堂,在一個簡短的開班儀式后,班主任老師李成林宣布了課堂紀律。
由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世杰老師授課
《修生固本 彰顯黨性》——淺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
主要內(nèi)容有
一、傳統(tǒng)文化與修養(yǎng)
二、信譽黨性修養(yǎng)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yǎng)
修生固本,有些人做人還不夠,還要當官。
一、傳統(tǒng)文化與修養(yǎng)
1.勤儉知足的人生觀
2、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3、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4、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5、仁義為主的道德追求
一般文化包括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典籍:例如,四書五經(jīng)傳統(tǒng)文化儒家以來必讀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孔子修改的。
老百姓讀《三字經(jīng)》根據(jù)一個儒家文化發(fā)展出來的三字經(jīng),有文化的讀原著,沒有文化的讀通俗本:例如《弟子規(guī)》。
第四種文化是語言符號,例如國徽、國旗。
明《中國文化要義》知足常樂情節(jié)。
提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我個人對這句話非常贊成。
二、貴和中庸的處世思想
中庸不是折中,和事老。 這是通過本課,對中庸新的理解。
中庸的含義:一是守中道,二頭太極端,知中守正,講原則的;二是折中,中和,和稀泥,但和而不同;三是因時制宜與時俱進。這是中庸的三的含義。古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貴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這是對“義”的最高道德原則。法家提出“貴利輕義”。
這里面包含三個層面,義、仁和弗洛伊德提出一人執(zhí)行自我和監(jiān)察自我。也就是自我監(jiān)督,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隨便找個理由,為所欲為,下邊人也管不了,完全靠執(zhí)行自我和監(jiān)察自我來自律。
四、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標
君子是理想人格的稱謂。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自律,理想目標就是君子。莊子提出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之如飴。吳,人亦為本的道路的處理器。
五、仁義為主的道德追求
忠、孝、禮、志、信是中心,劉少奇的《___員的修養(yǎng)》一文,提到仁者無敵,劉少奇說:仁之法在于愛人,不再愛我;義之法在于正我,不再正人。我認為:現(xiàn)在確實需要這種精神,尤其是一個庸俗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
二、黨性與黨性修養(yǎng)
1、黨性
2、黨性修養(yǎng)
3、黨性修養(yǎng)的內(nèi)容
修身的過程漫長的。
概念名詞:
黨性:就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低會合的表現(xiàn)。中國___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性質(zhì)。還具有階級性和階層性。
不能忘記所代表的階級性。劉少奇的三句話都是有階級性的。
黨性修養(yǎng)教育有四: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高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黨性修養(yǎng)的內(nèi)容有六個方面內(nèi)容
一是理論修養(yǎng),二是政治修養(yǎng),三思想道德修養(yǎng),四是文化知識和業(yè)務能力,五是作風修養(yǎng),六是組織紀律修養(yǎng)。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性修養(yǎng),
包括四方面內(nèi)容: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第三堅持一愛國主義配合新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互相聯(lián)系互相補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價值觀是意識形態(tài),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觀點指導實踐。目標,就是凝聚目標。民族精神第一是愛好和平,第二是團結統(tǒng)一,第三第四沒記下來。
第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黨性修養(yǎng)
1、加強理論修養(yǎng)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2、小點加強政治思想修養(yǎng)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3、加強作風修養(yǎng),堅持一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合一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4、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堅持以八榮八恥為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
201xx年10月8日下午,本來由趙海燕老師講解的《唱享山西》。由于電腦多媒體的問題沒有辦法講。李成林老師請來了第二天的孔子與儒學的老師。
衛(wèi)廣來教授,是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專家。而且由于電腦的不匹配,加上好多老師的課件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都不讓考課件。象衛(wèi)老師這樣的傳統(tǒng)老師是不用電腦的,所有知識都在本人肚子里,現(xiàn)代科技想調(diào)侃他也沒路子。
他提到東方文化世界是兩個文化,有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以我國古代文明為代表的,古代文明的是以儒教為代表的,儒教又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包括東南亞、日本、韓國、朝鮮構成了儒學文化圈。
第一,孔子的生平,春秋末年孔子出生,
先秦時期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盛的王朝,一個是漢代,一個是唐朝。
孔子是宋國國君的嫡傳,是商朝皇室后代。弗父何是孔子的先祖,后來建立了朝鮮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生了九個姑娘沒有兒子,后與顏氏,生了孔子。
孔子在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在10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孔子放過羊,看過庫房,他是自學成才。
孔子30歲的說開始辦學,50歲的時候開始出士,當過中都宰,司寇和魯國國相。55歲出國周游列國,游了xx年,68歲回到祖國。后從事教書,整理古代文獻,著書立說。
孔子的思想
第一是政治思想
立志是作為核心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我們君子不追求底線。
第二是倫理思想
倫理思想人的核心是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是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最早西周貴族和平民學在官府平時沒有權利上學的。
孔子創(chuàng)辦了四學。最大的貢獻是把文化解放報平。平均解放到平民??鬃拥茏?,000。以前的國子監(jiān):是貴族學校。
第四是天命觀
祭神如神在,如不預祭則不祭。
三、孔子與六經(jīng)
經(jīng)的意義:人倫之始。
四、儒學的發(fā)展
孔子——弟子——戰(zhàn)國八派——孟子——荀子——朱熹——康梁——章太炎——姚奠中。
三、
xx年10月9日上午
趙海英老師,是山西省音樂學院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題:唱享山西音樂
文化價值相對論, 我認為:趙老師這個觀點很有沖擊力把文化作為物理現(xiàn)象來考慮,有新意,但是人文感覺有所降低。
印度騎兵的夸張動作,在我們看來是夸張的,在他們看來是英雄的形象。
趙老師的課做得非常生動,插入插入好多圖片音樂。
認識了山西特有的民間樂器,聽了《二泉映月》、《寒春風曲》《青松》。其他的:《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舟》一首首生動的音樂。
山西音樂的分類有器樂,有說唱藝術,有戲曲藝術,有民歌藝術最艷麗多姿多姿的山西音樂。
山西的樂器:吹奏、彈拉,打擊樂器有等等。
云岡石窟的第12窟,音樂窟。
民族樂器的演奏形式有獨奏和合奏。
戲曲,山西是戲曲的搖籃,被稱作綜合藝術,八種板式:
中國戲曲的發(fā)祥地:有四大幫子。山西民歌題材上有:號子,山歌,小調(diào),秧歌等。
四、
xx年10月9日下午2點30分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張娟老師
地點:山西大學音樂學院三樓報告廳
題目:音樂與情感
一、音樂怎樣表現(xiàn)情感
二、音樂的情感表達類型
三、音樂的情感效應
《樂記》中系在有七種類型的人的情感,這是音樂的本職。
一、音樂的本質(zhì)
《毛詩序》及在說情動于中而言,言之不足故詠嘆之,。。。。音樂是表達情感。
音樂是善于表現(xiàn)情感的藝術。音樂通過塑造各種聲音,表達人類的共同情感,不同情感類型音樂就可以對人的生理心理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音樂的組成形式有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調(diào)性等。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進行了分析。第一是速度,第二是力度,三是音色。
快速的音樂有《卡門序曲》。慢速的音樂有《沉思》。第三,音樂的情感效應的例如:四面楚歌成功,就是因為一只蕭。
五、
xx年10月11日晴天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劉毓慶
題目是——國學儒家之小學文化
小學是開啟中國文化之門的一把鑰匙
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詩經(jīng)學友會會長。
國學分為講經(jīng)史子及
一、定義:國學,本國的傳統(tǒng)學術。這個定義是日本先提出的日本式日本國是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
二、興起的原因
三、意義:日本留學生引進的概念,日本人提出國學是和中國是同一文化背景下,是對應西方提出,文化的討論是一樣的。中華民族生存危機下,學習西方的文明改造民主。陳獨秀、魯迅,是第一類,他們是反對封建東西認為封建東西都要不得。另一類是以章太炎為核心主張:只要文化存在民族必然會復興。我認為山西大學繼承了章太炎良好的治學思想。
中國國學是立國之本,是存在的依據(jù)。國學的提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紀末起8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的作品翻譯到中國,興起反傳統(tǒng)的潮流。特別是《河殤》主張藍色文明取代黃色文明和“五四”思潮相似。
西方文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刺激了經(jīng)濟發(fā)展。中國文化不一樣,。“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有錢人人羨慕。”現(xiàn)在成問題了。道德滑坡引起問題,離婚率高,青年犯罪。全國很多講三字經(jīng)的國學啟蒙館。
顧炎武他當時提出國家亡和天下亡的概念,一個朝代可以滅亡。但是天下也可以滅亡,那就是道德淪喪危機感,即使朝代沒有滅亡。
山西大學創(chuàng)始人李提摩太就曾經(jīng)提出:“不讓拋棄傳統(tǒng)”但是當時改良主義認為有問題。80年代未在經(jīng)濟上科技上學習西方?;艚鹛岢觯喝祟愒鯓硬拍茉侔l(fā)展一百年。榮格提出:向東方學習整體發(fā)展思路。
世界文化需要中國文化,和平的希望在東方文化。國內(nèi)外專家提出社會發(fā)展有兩個輪子一個是科技和經(jīng)濟,一個是人文,如果一個轉一個不轉就會出問題。
特別是有學者提出:人文就是方向盤,科技就是發(fā)動機。贊同。
例如:人和狗同樣是在看電視,但是狗缺少一個精神世界。
大棚菜,劉教授說:漢代就發(fā)明了,但很快被禁止。有人上書說“非其時也”,吃后好壞,無法遏制,所以就停止了。還有西漢末年已經(jīng)開始了大量開采礦產(chǎn),而且還有自己鑄銅錢,后來認為采地址精華,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就控制不住。如果大量開采中國人的智慧是可以造出先進的開采機械。斧頭不是什么時候都能進入山林的。
黃帝是節(jié)約用水、用電和財務的。人類文明不只一次,和人類早期開發(fā)有關。周文王給兒子談話說就提到如何保護環(huán)境。如果經(jīng)濟破壞了可以回到原始社會,但是如果生態(tài)破壞了原始社會也回不去只有毀滅。
西方是求真不求善,即使是制造殺人武器。中國的傳統(tǒng)是求善。
國學內(nèi)容包括五大內(nèi)容
一、小學,二、經(jīng)學,三、史學,四、子學,五、文學。
俗稱國學的基本內(nèi)容,西方文華輸入中國的匆忙,分為了文史哲,三大類這樣的話把國學分裂的,國學:包括經(jīng)史子集,集可以算成文學,歷史可以算成史學,哲學對應諸子百家,特別是經(jīng)學,沒有對應的科目。所以就把的拆解,例如《周易》放在了哲學,《詩經(jīng)》放在了文學里,《史記》等等只能當作資料留下,中國人的精神的流失了。
國學是一個知識系統(tǒng)又是一個價值系統(tǒng),價值觀非常重要,缺少價值觀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作為君子不器,器就是工具?,F(xiàn)在大學是培養(yǎng)工具的。
國學包括:價值觀、知識系統(tǒng)、治學的門徑。
《貫通文史哲及國學精神所在》章太炎先生的傳統(tǒng):由小學入經(jīng)學,以經(jīng)學促史學,史學帶文學,文學歸于諸子百家。
小學內(nèi)容包括,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
中國文字的影響了律詩、哲學、對聯(lián)兒、神志體、回環(huán)詩,回文詩,漢賦,寶塔詩,圖形詩,書法藝術,繪畫藝術。
《香草校書》還是一個例子是蘇東坡“大江東去。。。。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這里“了”字有人說這叫變調(diào)。明朝梅梅清著《東坡詩集注》他提到這個“了”應該是正確的“正”字。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我在諸位國學大師面前,覺得自己就是一塊朽木,但是恰好我在高寒的冰雪湖泊里,就像年初去的九寨溝,靜靜的修煉者,期待著一天朽木變成陰沉木或烏木,重新有一位大師將我雕琢。
六、
xx年10月10日 陰有小雨
山西大學文學院趙瑞鎖教授主講《傳統(tǒng)文化與影視》
國學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也包括一部分民俗文化,改革開放30年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電影電視使近1xx年的藝術品種。
三個方面:
一、民族圖騰與影視
二:四大名著的改變
三:金庸作品分析
四、熱播電視劇民族記憶的深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結構》姚奠中先生的作品。
牛頭代表著農(nóng)耕文化代表著勤勞。是這個身體代表者黃帝部落,魚鱗也象征著覆蓋在身體上魚鱗,也是多姿多孫的意思。豬的嘴巴,象征因為一個家里離不開養(yǎng)豬,豬象征的富余。鳥的爪:代表著權力。馬鬃:個人英雄主義,集體主義,龍馬精神,霸王別姬。
二、四大名著的改變電視劇改編
藝術的需求、三國,文化土壤,歷史巨子。老百姓愛看喜劇,獲得戲曲的人格,。例如義和團運動穿的是戲服看戲完成的人格。通過電視劇完成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民間意識。低俗是民間文化的需求。戲曲一般搶救唐代3,000,宋代800,說不完的三國戲。
水滸傳潘金蓮鏡頭出現(xiàn)多次洗澡,這是根據(jù)弗洛伊德的意識形態(tài)他分析說:這主要是他覺得自己不潔凈所以經(jīng)常要寫到洗澡。
紅樓夢的新版尊重原著而紅樓夢舊版的并沒有尊重原著。
三國的舊版是尊重原著,新版具有時代氣息。
西游記,大眾文化,拍攝技術在傳統(tǒng)文化中是非主流,例如這個樹枝的支,代表著非主流。岐、妓、技等。
金庸筆下的愛情故事是五個層次,第一個是郭靖和黃蓉的,第二是楊過和小龍女,,第三的是黃老邪和梅超風的,第四是郭芙和楊過的,第五楊過和黃蓉.。
四、熱播電視劇的深層文化反應
弱肉強食,激情與復仇,軍旅題材。例如《亮劍》。
《蝸居》,是市民接受通俗文化的代表,是一個接受豬八戒時代。
xx年10月10日下午14點30分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會長,白平教授主講。
主題是《被曲解的儒家思想》
電話:
儒學問題的討論。儒家思想的性質(zhì),五四以前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在文革期間批林批孔沒有了。
儒學的性質(zhì):
一、官員是百姓的父母
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中庸
四、和為貴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八、孔子的生活奢侈糜爛
老師通過,尚書通過對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后來的諸子百家的著作分析,徹底否定了人們眼中的如實地去被曲解的意識形態(tài)。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人誤解為是支持專制的證據(jù),但是白先生認為,主要是說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遵守社會規(guī)范。
和為貴,今天“和”與古代的“和”不一樣。
和、同的區(qū)別,“和”就是堅持原則的原則下追求和,“同”就是不追求原則而相同。
現(xiàn)在的“和”是放棄一些原則不激化民族內(nèi)部矛盾。這在古文上“權衡”具有技術性。
儒家的中庸,“中”的合法性,河南話的“中”。依照合理的原則辦事,并不是折中。
西門豹在《史記、滑稽列傳》“民可樂成,不可始知”。
我在以前的聽過白老師講課,他講的課非常生動,當時我記得聽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他由總結、有分析講解生動具體。
七、
201xx年10月11日下午2點30分
由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郭萬金教授講授
題目《四大名著的文化闡釋》
文學部分,小說:四大名著,各種渠道了解,共同的話題一般都是四大名著。它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尤其是中國人,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這就是魯迅為什么走向文學。
四大奇書
《三國志通俗演義》
《忠義水滸傳》
《西游記》
《金瓶梅詞話》曹雪芹產(chǎn)生了《紅樓夢》時候就替代了金瓶梅。
三國演義是政治自由與局限
水滸傳是人性自由與局限
西游記是精神自由與局限
紅樓夢是愛情自由與曲線
八、
xx年10月12日 8點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 劉毓慶教授
《中國人的道德精神與理想追求》
經(jīng)學是根本精神,國學的內(nèi)涵
《詩經(jīng)》是主干,文學是花兒,子學果實。經(jīng)學是根本。
孔子的時代,使外敵入侵,內(nèi)亂11的時代。門廊去世以后擔當?shù)懒x的責任落在孔子實質(zhì)上自編近五斤。漢代百家爭鳴時代儒家一下子漲手縫就源于孔子修訂五金。
十三經(jīng)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分別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jīng)》、《孟子》。
孔子教學生又流傳到今天的我們可以看見的四本當年孔子的學生用過的課本是
1 《尚書》:現(xiàn)存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集。
2 《周易》:現(xiàn)存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相傳為周文王在監(jiān)獄所作。
3 《詩經(jīng)》:現(xiàn)存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感謝孔子,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集。
4 《儀禮》:研究中國古代禮儀的著作。 (注:孔子教學生的課本本來有六本,到了今天失傳了兩本,《樂》據(jù)說是被秦始皇焚書時焚沒了,有人認為《禮記》中第19篇的《樂記》可能是《樂》中的部分殘稿,《春秋》在漢朝時還是學院里的課本,但現(xiàn)在也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于《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這三部書中。)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jīng)”的地位,經(jīng)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jīng)”,官方頗為重視,立于學官。唐代有“九經(jīng)”,也立于學官,并用以取士。所謂“九經(jīng)”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于國子學刻石,所鐫內(nèi)容除“九經(jīng)”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jīng)》。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jīng)”,排除《孝經(jīng)》、《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jīng)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并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jīng)”。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jīng)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jīng)》經(jīng)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jīng)注疏》,從此,“十三經(jīng)”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經(jīng)》的內(nèi)容極為寬博,就傳統(tǒng)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jīng)”,《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jīng)》之“傳”,《禮記》、《孝經(jīng)》、《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jīng)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jīng)”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nèi)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匯編,主要內(nèi)容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
《詩經(jīng)》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nèi)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周禮》該書原名《周官》,西漢時在民間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年代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可能在戰(zhàn)國時期。主要匯集周王室官制和戰(zhàn)國時期各國制度。
《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禮制。
《禮記》是西漢的兩位學者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編輯的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匯編。
《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jīng)形成的著作,《左傳》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認為是戰(zhàn)國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陳述?!豆騻鳌纷髡吲f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谷梁傳》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zhàn)國時魯人谷梁赤。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傳。后二傳重在論議。
《論語》是春秋時孔子弟子對于孔子的語錄筆記,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
《孝經(jīng)》西漢在孔壁中發(fā)現(xiàn)的藏書,可能為春秋時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為論述封建孝道的專著。
《孟子》戰(zhàn)國時儒家學者孟子的著作。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
《爾雅》戰(zhàn)國到西漢的學者編寫的一本可以用來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詞典,《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jīng)學家多據(jù)以解經(jīng)。 (注意:十三經(jīng)中沒有《春秋》這部書?,F(xiàn)在的《春秋》已經(jīng)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于《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這三部書中。該書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現(xiàn)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
九、
xx年10月12日下午2:30
主講人:郭萬金
《中國人的人生情懷與心靈世界》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jīng)十年編成。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jù)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
十、
通過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提高:
1、 提高了價值觀,主要是王世杰老師講的黨性修養(yǎng)。
2、 提升了文學修養(yǎng),主要以衛(wèi)廣來教授的論語和郭萬金教授的文學。
3、 激活了意識思維,以劉毓慶老師和白平老師講課為主。
4、 提高了藝術修養(yǎng),主要以音樂學院的趙海英教授和張娟講師為主。
這幾點是有機聯(lián)系的,不能割裂開看。希望這樣的培訓制度化,常規(guī)化。
第2篇 小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心得體會900字
通過這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從認識上加深了的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穩(wěn)定形態(tài)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nèi)容。
一、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nèi)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jīng)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著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shù)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伙伴們玩戶外游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 、論語和四書五經(jīng)等等,這些古人給后人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zhì)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yǎng),早早培養(yǎng)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yǎng)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后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之能夠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
第3篇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管理學習心得體會
首先我很高興能夠選上楊老師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管理。楊老師的傳統(tǒng)文化課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讓我領略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節(jié)課不僅僅在于教會你傳統(tǒng)文化知識,更在于通過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知道如何去生活,如何面對生活,如何更好的生活,讓我對自己更加懂得了讓自己過的充實,讓自己學會了取舍以及灑脫。
記得小時候?qū)W古詩,學名著,當時只不過是為了學業(yè)要求,為了顯示讓父母開心。高中時學習孟子論語,只不過是為了高考的要求。當時在我的心中認為這些文化的精華是很高深,但是當時卻很少去體會里面真正所代表的意義。只知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但卻沒有理解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怎么去分辨,最重要的是如何學,如何改,想不想學,想不想改?,F(xiàn)在和以前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能夠真正的體會到了其中的含義。
上這堂課的開始,老師就讓我們每人準備自己對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認識和自己的見解,讓每個學生都上去講講。在自己的準備和思考的過程中,自己才明白了原來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nèi)耸值闹笇侨绱说闹匾?。在比如說我自己講的《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其實在很多的時候
我們經(jīng)常缺少主見,總希望依賴他人。很多時候要用到知識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以前沒學到什么。其實很多東西都要靠自己去學習的,別人的只能參考,每個人走的路都不一樣,我們可以聽但不能信。自己要成功還是要克服自己惰性,從根本上博學了,慎思了,明辨了才能順利伐舟。還有《論語-學而》中的過則勿禪改,其實一個人不要害怕做錯事,沒有誰是都不錯的。但很少人卻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改正它。我們都只會選擇逃避,怕丟臉,總是找一堆的理由來推卸自己的責任。一個大丈夫如果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的話,那么他還能做什么呢?我們最怕的不是犯錯而是一錯再錯,所以要勇于承認錯誤的同時,并且學會改正。還有《孟子-公孫丑上》的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自己從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便決定我們要為自己的決定所要承擔的責任。不要抱怨什么條件,運氣等一些因素不好,這些都是次要的。一旦我們做下了決定,我們就要有接受后果的那些擔當,無論是成功或者是失敗?;蛟S有些東西的優(yōu)劣并不會馬上表現(xiàn)出來,但總有一天我們要承擔我們以前做這些事情的后果,好比那句話出來混的遲早都是要還的。不是天要忘我,而是因果。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要對我們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圖享受,不要現(xiàn)在把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給毀了。一學期課當中,通過老師的教授和指導,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只有四書五經(jīng),原來還有如此多的東西。老師的卦象講解更是精彩。這些枯燥的知識,通過老師幽默風趣的講解仿佛是一個小故事一樣,每一個道理都在鞭策著我。國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古人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一生領悟出來的,每一句話言簡意賅,同時又是我們的生活寫照。其實回想一下,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以及對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我現(xiàn)在覺得以前的我是如此的可笑和無知。以前的我每天都在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天都想著明天要怎么做,以后要怎么做,但是真正去做的卻很少。一個學期以后除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年齡大了以后,什么都沒有增長。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之后,我學會了在每天的課余時間多看些書。我記得老師說過人這一生很短,很多人都覺得人這一生是如此的短暫可是為什么還是有很多的人覺得無聊呢?
我當時就被這句話震住了。是啊,我已經(jīng)不止不覺過了人生的二十年,可是我在虛無的時空里就這么浪費掉了。人生最開始的二十年,本應該是我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好讓自己過好接下來日子準備著?,F(xiàn)在想想自己到底學會了什么,每天都在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道什么是虛什么是實。我記得老師解過一個慌字,人為什么會慌,是因為心里沒有底,心慌。每個人都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著自己的.內(nèi)心。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從容的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面對挫折。我偶爾會在星期二的時候跑去聽老師的從內(nèi)盛到外亡。我記得當時你講海上鋼琴師的時候,你說了其實成功的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不要患得患失,要學取舍。我突然有所領悟,對啊,人這一生很幸運的就是有的選擇,但也不幸的就是我們的選擇太多了,很多小孩子學這學那到頭來什么都沒有學會。我也是,學的東西太雜了,到頭來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拿出來換飯吃,是該值得好好深思了。其實在課中你給的經(jīng)典句子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很多很多。
其實傳統(tǒng)文化的范圍太廣太廣,太深邃了。它是一個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與思想行為。接受古老的人類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線存在,能夠辨別基本善惡。理解傳統(tǒng)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處理好人際關系,明確人生價值觀念,提升人倫道德。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古圣先賢幾千年經(jīng)驗、智慧的結晶,她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會道德完善審美觀的作用,表現(xiàn)出來的是民族內(nèi)涵和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第4篇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1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參加了由肇慶市教育局組織的為期7天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與交流,深入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弟子規(guī)》等課程,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教授們的講座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淺出,使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一、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nèi)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jīng)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胺渤鲅裕艦橄?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心得體會《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本褪侵阜彩抡f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
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著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shù)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伙伴們玩戶外游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 、論語和四書五經(jīng)等等,這些古人給后人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zhì)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yǎng),早早培養(yǎng)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yǎng)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后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之能夠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2
今年7月26號到硯山民族中學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弟子規(guī)》,很受教育。最大的體會就是:做人必須孝敬父母。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所以孝是基礎。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jīng)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每天早晨,大家都很早起來,老師在國旗下教我們做操,鍛煉身體,學習的人排滿了整個廣場,大家一起舒展身姿,享受早晨空氣,所有的清新一直深發(fā)到了心底。早操過后,安排我們用早餐,人卻很多,但聲音不會嘈雜,不會發(fā)生插隊的現(xiàn)象,大家都井然有序,彬彬有禮,每個用餐的人心情都非常的愉悅,享受著這些美好。老師用餐過后,大家稍作休息后,我們排隊走進教室,朗誦《弟子規(guī)》、《孝經(jīng)》,聲音洪亮,響徹心底。晨讀過后,聽老師們講課。這幾天的生活就在吃飯和聽課中反復著,但是沒有會覺得單調(diào),因為有精神食糧陪伴在我們,有這些大德,大智慧與我們相伴,只會覺得生活中充滿了美好,充滿了人和人的友善。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穩(wěn)定形態(tài)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nèi)容。通過這段時間對《弟子規(guī)》和《孝經(jīng)》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更要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傳統(tǒng)文化,有相應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和藝術修養(yǎng),不但能把文章中所蘊含的美的東西闡釋出來,還能激發(fā)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這樣才能真正實新課標的所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做為為一名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背誦經(jīng)典美文,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堅持與學生一起背誦,要求學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首先就要做先人后已。傳統(tǒng)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素材,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傳統(tǒng)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tǒng)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
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zhì)、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tǒng)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tǒng)文化寬撫我們的內(nèi)心,讓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tǒng)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于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3
在這個物欲橫飛的世界里,或許你的那顆心早已和我一樣的浮躁、不安!而曾經(jīng)的那份安然、恬靜已漸漸地丟失,在現(xiàn)實面前喪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運兒,在我的大學生活中遇到了'小傳',并讓我重新找回了那顆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傳'是我們學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基地'協(xié)會的簡稱。遇到'小傳'是在我大一快結束的時候,那時看到老師和學姐學長們在校園里做宣傳!'小傳'的宗旨是:繼承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注入一份力量!從此,我便愛上了這個協(xié)會!
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小傳'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從《弟子規(guī)》做起!每天早上晨讀一遍,利用課余時間看有關的視頻資料。當我讀到《弟子規(guī)》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時,讓我倍感深觸。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點事情,可我總是愛拖延,甚至為此跟父母發(fā)生爭吵,頂撞父母。就連最基本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順父母,都沒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慚愧!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昔此時',我深深體會到了我們的時間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你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電視劇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這些時間去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閱讀書籍!
《弟子規(gu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規(guī)》去改正這些缺點。
在'小傳'期間,老師還組織我們?nèi)デ锲謺鹤隽x工。每次我走進書院,都覺得身心格外的和諧,那份突如其來的安靜,才發(fā)現(xiàn)是我內(nèi)心一直所追尋的!在做義工期間,除了打掃衛(wèi)生外,更多的是在書院里進行參學,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修身養(yǎng)性!參學的課程有:論語讀書會,管仲班,茶藝,古琴等!而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古琴!老師不僅教我們彈琴和講有關的知識,還和我們分享他自身的經(jīng)歷。讓我知道了:要想彈好古琴,離不開豐富的人生閱歷!古琴——可以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沉穩(wěn),心態(tài)變得平和。在你心情煩躁時,聽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結于心的煩悶與憂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獨有的端莊幽雅的意境之美。學習古琴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化內(nèi)涵,緩解了壓力,還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和氣質(zhì)。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fā)揚;但它更需要我們?nèi)ソ邮?,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tǒng)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去;以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tǒng)文化寬撫我們的內(nèi)心,讓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欲橫流的今天,學習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覺得稀奇了。這是為什么?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fā)揚光大。
古人沒有現(xiàn)代人的忙碌節(jié)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xiàn)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fā),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么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于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么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么。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我們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欲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么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yǎng)性!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yǎng)性呢?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于社會于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學服務。
現(xiàn)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tǒng)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說自己是個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后,我知道一個要有著豁達心胸才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我要尋找我的快樂的精神家園。只要肯于學習,勤思考,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5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穩(wěn)定形態(tài)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nèi)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道德經(jīng)》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想、體會頗深。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nèi)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jīng)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jīng)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zhì)、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暗茏右?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 在兩天的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過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體會。首先家和萬事興,富而不樂,貴而不安。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這些都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判斷力、智慧以及不斷的學習,所以人要時時地停下腳步來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不能在“忙、盲、?!敝卸冗^。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yè)、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于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為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會有大得。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養(yǎng)父母之慧。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zhàn),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很有道理,當我們遇到了挫折或困難,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是怪別人,怨天尤人。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里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其次百善孝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養(yǎng),有親爹、親娘可以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后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故天經(jīng)地義乃為孝。并且我們中國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難受,傷心,“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心靈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揚名于后世。
還有禮在人際關系中的運用“鞠躬”之禮,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關乎行禮之人的內(nèi)心是否恭謙,鞠躬之禮就是要告訴自己應該常處下,用來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禮之人,禮可以成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無禮的人,則是阻力。“禮者,敬而已矣”,有禮之人,為人真誠,可以得到長輩的幫助和提攜,因為人際關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不友善,他也不會對你好,“而凡人之所以為人也,禮儀也”。 弟子規(guī)就是人生的交通規(guī)則,學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是學它每一句話后面的存心。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壞習氣,培養(yǎng)好習慣。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暗茏右?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弟子規(guī)》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xiàn)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jīng)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jīng)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里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蒙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huán)境太過復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繼續(xù)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里,痛苦在現(xiàn)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zhàn)的時候,既沒有小隱于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于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xù)以后的人生。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tǒng)文化以后,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圣。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給后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光輝燦爛的思想,綿亙不絕的歷史,深邃玄奧的智慧。在這個被西方的風俗習慣及思潮日日侵擾的今天,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欲橫流的今天,在這個良心大大地被撕咬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fā)揚光大。 我覺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 、論語和四書五經(jīng)等等,這些古人給后人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那些文人墨客的為人之道也早已給我們以證實。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客觀事實的規(guī)律是不能人為的改變它的運作。我們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前提,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后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因此,我覺得:現(xiàn)在的中小學幼兒園也應該把這些傳統(tǒng)文化載入課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學習,真正讓下一代從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那會影響到學生。通過學習,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要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有價值的內(nèi)容,用來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實現(xiàn)它的 現(xiàn)代價值。又如,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有不同的沖突,但是對任何事情,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tài),“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事情就會是另一種結果,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單位,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到:各自責,天清地寧。各自從自己身上找到不足,那我們將生活在一片寬闊寧靜的天空下,何樂而不為?因此,我將從已做起,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美德!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教育學習心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包羅十分廣泛,內(nèi)涵極其豐富,特別是蘊含了豐富傳統(tǒng)哲學,那些簡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總結,這些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 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現(xiàn)在很努力的在學校里學習這類的東西,傳統(tǒng)文化好像沒有必要學習。但是,傳統(tǒng)文化會讓你有一種有根的感覺,特別是在我自己漸漸的明白了一些話的道理明白了那些東西的真正道理。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與為人處事的原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思考空間。同時我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來的腳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
每每讀到那些話又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過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更是唏噓不已。自己原來一直錯得那么的厲害。像我們大多數(shù)人每天追逐個性潮流,沉迷電腦網(wǎng)絡,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驗,碌碌無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會做人!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學校,對他人稍有不滿就大呼天理何在!粗俗的詛咒與漫罵使得我們早就失去了一個人應該有的涵養(yǎng)。
古人沒有現(xiàn)代人的忙碌節(jié)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xiàn)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沒有了以和為貴的思想,更多的是人類的自大,覺得自己比他人重要的人也不大可能很好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與水平。這樣我們談何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實現(xiàn)我們每一個作為社會人所應具備的價值。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fā),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么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于一個群體中,置身于我們大社會,更甚讓我們置于宇宙,我們會發(fā)覺自己是多么的卑微。那么,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
那么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yǎng)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yǎng)性呢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
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于社會于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學服務。 特別喜歡《易經(jīng)》中的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jīng)常用這句話去勉勵自己,交給我們怎樣去做一個人,做好一個強者、智者。我經(jīng)常在想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兩句就會是一個圣人,又想起溫總理在上任時說的那兩句話來勉勵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隨便精研點就受用終生了。 現(xiàn)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
第5篇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范例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范例
《孝經(jīng)》里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痹?jīng)我以為'孝'不難,給父母買買東西,給父母零用錢就是孝了。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我才知道自己并沒有真正參透“孝”的內(nèi)涵,孝養(yǎng)父母不僅是養(yǎng)其身,還要養(yǎng)其心養(yǎng)其志,所以很慚愧自己還沒有做到從精神上給父母關心和理解。正是因為自己對“孝”的領悟不夠,使自己的孩子對'孝'也有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的嬌縱和不負責任。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以后,我認識到,我們不僅要在認識上轉變,更要在行動上力行,要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雖然這只是我學習傳統(tǒng)文化帶來的一點點對“孝”的認識上的轉變,但是我感到這卻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收獲,我認識到了'百善孝為先'。
身邊很多朋友知道我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都問我:“你通過學習得到了什么?”我說:“看似什么也沒有得到,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收獲了正知、正念、正能量,失去了負能量!”是啊,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我失去了憤怒、糾結、指責和悲觀,失去了無知的干擾和障礙!這一點點的失去,卻讓我獲得了更多。首先自己的家庭和睦了,孩子愿意和我親近,婆媳之間沒有了無謂的爭吵,老公愿意給我更多的陪伴、理解和分擔;其次在工作上,我明白了自己想要是什么,想做什么,該如何展現(xiàn)的自己!這于我是多么重要的啟發(fā)啊,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論語》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每天清晨的讀經(jīng),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精彩,經(jīng)典滋養(yǎng)了我,給我內(nèi)在的力量,讓我更加精神煥發(fā),在這條修為的路上,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不論學到什么,哪怕就一句話,只要我力行到生活中去,就說明我進步了,成長了!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深厚的軟實力,運用傳統(tǒng)文化治國理政,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動社會健康發(fā)展”。今天,我慶幸我自己走進本善國學,我感恩匯導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感恩導師們的辛勤付出!我愿意通過學習,修為自己,弘揚和傳承中華五千年這份寶貴的文化財富,我愿意用生命喚醒更多的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實現(xiàn)我們的中國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6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欲橫流的今天,學習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覺得稀奇了。這是為什么?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fā)揚光大。
古人沒有現(xiàn)代人的忙碌節(jié)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xiàn)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fā),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么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于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么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么。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 我們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欲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么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yǎng)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yǎng)性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于社會于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學服務。
現(xiàn)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tǒng)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說自己是個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后, 我知道一個要有著豁達心胸才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我要尋找我的快樂的精神家園。只要肯于學習,勤思考,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2
在這個物欲橫飛的世界里,或許你的那顆心早已和我一樣的浮躁、不安!而曾經(jīng)的那份安然、恬靜已漸漸地丟失,在現(xiàn)實面前喪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運兒,在我的大學生活中遇到了'小傳',并讓我重新找回了那顆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傳'是我們學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基地'協(xié)會的簡稱。遇到'小傳'是在我大一快結束的時候,那時看到老師和學姐學長們在校園里做宣傳!'小傳'的宗旨是:繼承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注入一份力量!從此,我便愛上了這個協(xié)會!
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小傳'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從《弟子規(guī)》做起!每天早上晨讀一遍,利用課余時間看有關的視頻資料。當我讀到《弟子規(guī)》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時,讓我倍感深觸。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點事情,可我總是愛拖延,甚至為此跟父母發(fā)生爭吵,頂撞父母。就連最基本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順父母,都沒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慚愧!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昔此時',我深深體會到了我們的時間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你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電視劇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這些時間去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閱讀書籍!
《弟子規(gu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規(guī)》去改正這些缺點。
在'小傳'期間,老師還組織我們?nèi)デ锲謺鹤隽x工。每次我走進書院,都覺得身心格外的和諧,那份突如其來的安靜,才發(fā)現(xiàn)是我內(nèi)心一直所追尋的!在做義工期間,除了打掃衛(wèi)生外,更多的是在書院里進行參學,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修身養(yǎng)性!參學的課程有:論語讀書會,管仲班,茶藝,古琴等!而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古琴!老師不僅教我們彈琴和講有關的知識,還和我們分享他自身的經(jīng)歷。讓我知道了:要想彈好古琴,離不開豐富的人生閱歷!古琴——可以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沉穩(wěn),心態(tài)變得平和。在你心情煩躁時,聽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結于心的煩悶與憂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獨有的端莊幽雅的意境之美。學習古琴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化內(nèi)涵,緩解了壓力,還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和氣質(zhì)。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fā)揚;但它更需要我們?nèi)ソ邮?,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tǒng)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去;以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tǒng)文化寬撫我們的內(nèi)心,讓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3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 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jīng)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zhì)有涵養(yǎng)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fā)達。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弟子規(guī)》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xiàn)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jīng)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jīng)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里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蒙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huán)境太過復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繼續(xù)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里,痛苦在現(xiàn)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zhàn)的時候,既沒有小隱于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于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xù)以后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tǒng)文化以后,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圣。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4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xiàn)將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tǒng)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收獲。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jù)自己當時當?shù)氐男那椤⑶榫w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tǒng)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沖突發(fā)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fā)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么,我們的工作該是多么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tǒng)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里,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對于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tǒng)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zhì)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tǒng)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為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著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5
自從今年2月6號開始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7個月了。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弟子規(guī)》,很受教育。最大的體會就是:做人必須孝敬父母。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所以孝是基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這個人的品德可能就有問題。
我 的父母對我們姐弟三人非常疼愛,從衣食住行到工作樣樣掛在心上,即使現(xiàn)在我們都成年了照樣如此,好像我們總也長不大似的。反觀自己,對照《弟子規(guī)》,那真 是大不孝了。比如,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時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觀點明明是錯誤的,可他們就是認為是對的,自己往往會不耐煩,甚至有時說話還很嗆;再比如去 地里干活,父親很少歇一會,還好靠晌,春秋天還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歲的父親累著,總是摧他歇會、別靠晌,可他就是不聽,自己有時就著急;還 有,雖然離家不算遠,也不是經(jīng)?;丶?,有時連個電話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對自己的愛相比真是連十分之一也沒有,這些需要在今后認真加以改過。
再一個體會,就是吃虧是福。我的父母非常的淳樸,也是很本分,很樂于助人。我小的時候,記得誰家有事需要幫忙的,就是自己的事不干,父親也會去給別人幫忙。因為他 干活實在,都愿意找他,沒有幫不到的人家。蓋屋這樣的大活,過去都是找人幫忙,不想現(xiàn)在都花錢包出去。有一次我記得很清楚,父親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 院子里轉圈。別人家蓋屋請他去幫忙,母親不愿意,因為吃飯有點熱氣都不行,那么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顧他。父親就和母親急,硬是忍著疼去了。有個遠方叔叔,他 父母去世的早,父親就經(jīng)常叫他到家里吃飯。別人都是說父親傻,可是他不管別人怎么說,照樣按他的想法去做。都說老實人吃虧,可也有得到回報的時候,去年父親腦 梗住院,正好趕上麥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別人幫忙收的,并且給運到家里。今年清明節(jié)前,給我爺爺奶奶遷墳,進料壓了別人的麥子和春地,父親給人家送去 200塊錢,人家說什么也不要,我又買了一箱酒,父親給送去,第二天人家又給送回來了。遷墳這個活是包出去的,咱把錢給人家包工頭,后來有的不要錢,有的 少收點。我和父親都過意不去,可人家就是不要。這個人情以后有機會再還吧。所以說,吃虧是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6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豐富、包容萬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tǒng)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于封建主義的土壤,經(jīng)過五千年的錘煉,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fā)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shù)千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經(jīng)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濫、道德標準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tài),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儀一樣機械地掃看著,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著,好好的活著,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著的內(nèi)在含義。而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欲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xiàn)代風氣,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nèi)心之間的問題。人內(nèi)心的貪嗔癡,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局限于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古圣先賢拋卻世俗的欲望,經(jīng)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xiàn)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發(fā)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藥全盤否定和摒棄的沖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fā)現(xiàn)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借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nèi)心嗎?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tǒng)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云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凈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時,我們離佛家所說的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承載著數(shù)千年先人的寶貴經(jīng)驗和智慧,我這晚輩后生尚不具備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始終相信人的處世之法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nèi)心三大問題之道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shù)仁人義士以生命和實踐換來的寶貴財富,能夠承受的住這幾百年科學發(fā)展的考驗,經(jīng)得起時代的考驗。如今的中國社會,急需傳統(tǒng)文化匡時濟世。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是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fā)揚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fā)揚;但它更是需要我們?nèi)ソ邮?,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tǒng)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tǒng)文化寬撫我們的內(nèi)心,讓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tǒng)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于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第7篇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包羅十分廣泛,內(nèi)涵極其豐富學習,特別是蘊含了豐富傳統(tǒng)哲學,那些簡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閑人的人生智慧總結,這些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與為人處事的原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思考空間。
古人沒有現(xiàn)代人的忙碌節(jié)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xiàn)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fā),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么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于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么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么。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我們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欲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么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yǎng)性!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yǎng)性呢?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于社會于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
特別喜歡《易經(jīng)》中的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經(jīng)常用這句話去勉勵自己,交給我們怎樣去做一個人,做好一個強者、智者。我經(jīng)常在想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兩句就會是一個圣人,又想起溫總理在上任時說的那兩句話來勉勵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隨便精研點就受用終生了。
現(xiàn)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tǒng)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
第8篇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
中國___歷來高度重視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為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支撐,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關于如何做人做事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對于今天的___人來說仍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換言之,___人應做現(xiàn)代君子。
傳統(tǒng)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zhì)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chuàng)造力,是民族歷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
弘揚傳統(tǒng)文化,永葆___人本色,就要堅定理想信念。___指出:“理想信念就是___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因此永葆___人本色必須弘揚傳統(tǒng)文化,堅定理想信念,堅守___人的信仰和價值觀。
弘揚傳統(tǒng)文化,永葆___人本色,就要提升人文道德素養(yǎ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人生智慧、價值觀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因此永葆___人本色必須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升___人人文道德素養(yǎng)。
弘揚傳統(tǒng)文化,永葆___人本色,就要踐行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踐行美德和禮儀、包容精神、不懈的探索精神、清正廉潔的官德、無私無畏的價值追求等,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我們精神家園里最重要的內(nèi)容。因此永葆___人本色必須弘揚傳統(tǒng)文化,正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發(fā)掘它們蘊含的現(xiàn)代性力量,爭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篤信者、傳承者、躬行者。
第9篇 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心得體會
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心得體會
我有幸參加了居美馨為期五天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老實說,前兩天我沒有進入狀態(tài),認為“健康飲食”就是讓我們吃素,心里有抵觸情緒。漸漸的,老師們的精彩課程吸引我走進一個新的學習領域,讓我越來越自慚形穢:原來我們這些所謂學習優(yōu)秀的大學生,其實早就忘本,失去了孝道,喪失了禮數(shù),有的幾乎讓祖宗蒙羞了。幾天的課程終于觸疼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老祖宗對我們太仁慈了。
因為母親一直堅持學習傳統(tǒng)文化,還在她所在的學校推行《弟子規(guī)》的學習,所以她經(jīng)常推薦我看一些書籍和碟片,如: 蔡禮旭老師的《如何經(jīng)營幸福人生》、《了凡四訓》以及陳靜瑜老師的《涵養(yǎng)女德學習之報告》等,從這些圣賢教誨中,我逐漸明白些許正確的做人道理,從中汲取有益自己成長的精神營養(yǎng),也日漸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興趣。
今年元月,我又參加了馬鞍山市首屆大學生“幸福人生”交流會,進一步修正了自己的一些觀念,親身體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又一次震撼心靈。當我讀到《孔子家語》中“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則故事時,被丘吾子深切的悲傷所感染,第一次留下慚愧的眼淚。試想:我們年輕的一代,真正孝順父母的有幾個呢?小時候都是父母呵護我們,好不容易盼到我們長大,我們又遠去他鄉(xiāng)讀書。我在四川農(nóng)大要待七年時間,只有寒暑假回家,回來的日子,大部分時間用來同學之間走動了,陪父母的時間很少;將來等到我畢業(yè),要面臨擇業(yè)、成家,忙著經(jīng)營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了,有多少時間能回家看望父母呢?然而父母卻一年年衰老,一天天行動不便,想起來我真是不孝,不僅不能孝養(yǎng)父母的心,連孝養(yǎng)父母的身都沒做到,枉為人子啊。
感恩居美馨能在暑假組織這次傳統(tǒng)文化進修,我想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陪陪母親,和母親一起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一起修福培慧,盡量做到“親所好,力為具”,盡一份孝心,讓母親開心,也以便將來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盡我自己的綿薄之力。祈愿貴中心能給予我和母親學習的機會,末學將感恩于心。
給女兒的信:
親愛的女兒,世間最寶貴的不是金錢,不是洋房,而是“緣分”,我們能成為母女也是緣分。會結緣的人猶如銀行存款,存的`越多,成就事業(yè)和家庭的幾率就越高。結善緣是我們目前最有保障的投資。居美馨暑期進修班人才濟濟,藏龍臥虎,各行各業(yè)的領導和知名人士都集中在那里。能去跟他們在一起進修是我們的福分,不要輕易放棄這個結緣的機會,你不是將面臨著就業(yè)嗎?江蘇一帶人員素質(zhì)偏高,學習意識也很強,沒準遇上一個高人認可你專心修學,把你聘走了,你不去豈不是損失?
媽媽是真心實意為你著想。至于陪同學外出玩耍,媽媽從沒有反對過你,也就是三兩天時間,能擠出來。朋友畢竟是我們?nèi)松械倪^客,不可能和自己的前途、一生的幸福相提并論,希望你三思。
親愛的女兒,媽媽沒有能力留大筆財產(chǎn)給你,力量范圍內(nèi)的物質(zhì)需求,媽媽總是盡量滿足你,不讓你受委屈。媽媽也需要你的安慰和支持哦?!坝H所好,力為具”,我就希望你一生一帆風順,幸??鞓?!但我們都需要智慧的抉擇和正確的判斷能力,來避免社會的污染,這份恩澤只有中國的經(jīng)典能給我們。
你看現(xiàn)在的自己,常常為男女朋友關系而苦惱,就是沒有正確的抉擇和處理辦法啊,自己的情緒跟著外面的境界走,時而歡喜時而憂傷,多傷自己的身體呢?學經(jīng)典、讀經(jīng)典可以練就“泰山崩于前而不亂”的功夫和定力。
我們每個人都不愿意自己煩惱,但五濁惡世的誘惑太多,現(xiàn)在人是快樂少煩惱多,這也是我堅持讓你修學經(jīng)典的主要原因。當有一天你明白因果真律,相信善有善報,惡必有惡果,你就會關注自己的言行和心靈的成長,做最好的自己。稻盛和夫不是有一句話嗎?“讓我的靈魂,走時比來時高一點點。”來時他是至純至善的嬰兒之體,是陽氣、正氣最足的時候,走時還要高一點點,可見他對自己靈魂的要求,就是要做智慧無量的佛了。他一生的活法是“敬天愛人”,你看他心胸多么寬廣。我們都要努力做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貴之人。
女兒,媽媽羅里啰嗦說這么多,也不知道你看不看得進去。你的培訓心得我都替你寫好了,一并發(fā)給你,讀一讀,體會一下媽媽的心情。你再考慮考慮,我反正要去哦。
第10篇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學習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養(yǎng)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zhàn),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案髯該?,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心得體會《學習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家里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百善孝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養(yǎng),又親爹、親娘可以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后悔事。
我們中國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難受,傷心,“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心靈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揚名于后世。
第11篇 大學暑期傳統(tǒng)文化實踐心得
今年寒假期間,進行了“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實踐?;顒又?,采用“點面結合”,即選取典型項目踩點的方式深入學習和了解了__地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歷史和傳承、保護現(xiàn)狀,并在大學生及其他各類人群中宣傳了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性。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同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而相對于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實體可以以一種固定的形態(tài)被保存下來。它只能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中,其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這無疑增加了它的傳承難度。
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傳承正面臨著極大的困難。諸如蘇繡、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御窯金磚等,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與其保護與傳承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成正比。為保護人類珍貴的遺產(chǎn),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呼吁中國藝術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關單位為研究和保護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開展相關的工作,重點深入到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地區(qū)!
__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這片土地上有著眾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梅山、老街歷史、山地漁獵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獅舞、抬故事、梅山儺戲等藝術……數(shù)不勝數(shù),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__地區(qū)的大部分人們對自的非遺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們想到,何不在大學生及其他一些社會群體中宣傳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光輝歷史和保護現(xiàn)狀從而激發(fā)公眾的保護熱情呢?這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活動目的:
1.構建和諧社會、培育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全面推動文明對話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探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問題,深入認識它的概念內(nèi)涵和獨特價值!
3.了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基本方法及其傳承規(guī)律,總結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各種實踐問題!
4.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讓大家了解非物質(zhì)文化當前的發(fā)展狀況,呼吁大家(特別是高校大學生)加入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隊伍中來!
5.利用大學生的獨特視覺角度,挖掘非物質(zhì)文化遺跡,尋訪先輩足跡,了解先輩的生活意識形態(tài),引發(fā)對傳統(tǒng)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探究!
活動成果:
1.活動激發(fā)和體現(xiàn)了公眾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產(chǎn),我們的活動旨在探索非遺有效的保護、傳承機制,宣傳保護和繼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性,激發(fā)公眾的保護意識?;顒舆^程中,公眾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對蘇州非遺的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們?yōu)閾碛羞@些璨燦的文化遺產(chǎn)而驕傲。
2.活動中我們深入學習和了解了__地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以及它的獨特內(nèi)涵。
目前,__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情況不容樂觀,公眾對于婁底非遺的關注度不高。前面說到非遺的的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對于眾多古老的技藝,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學會并且學成后相對一些賺錢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處。所以許多年輕人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另外它的傳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藝人授徒,傳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遺之所以能被這樣保護是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內(nèi)涵的。百年來業(yè)余生活的方式,已經(jīng)在無形之中打上了婁底獨特的烙印。這些一旦失傳,損失將是巨大的。
3.關于非遺保護的方法和規(guī)律總結。
活動中,通過資料我們了解到目前由國務院文件提出的非遺保護的十六字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
由這十六個字可看出,非遺急需的是搶救其次是保護,這些古老技藝,少一樣就沒一樣,不抓緊搶救就很有可能失傳!另外傳承的同時也要尋求發(fā)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但凡此類保護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而對于大部分付出這些投入的單位也好,個人也好,其目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非遺技藝得以傳承,而是他的經(jīng)濟利益是否值得那樣的投入?其次,人們都是愛追求現(xiàn)代化的、更舒適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遺項目能否與現(xiàn)代化的生活環(huán)境相契合?
通過幾天的活動以及一些資料并結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幾點對非遺的保護上的建議:
第一、首先要在公眾中宣傳非遺的基本知識,要讓人們從而認識到非遺對于民族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人們對非遺的認同感。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非遺歷經(jīng)幾百年已經(jīng)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身份證。
具體的我們可以經(jīng)常搞一些活動,如傳統(tǒng)戲曲節(jié)目進社區(qū)、進校園,非遺作品展覽之類的,當我們從自己身邊的非遺中看到自己先輩的身影,并聯(lián)想到自己時,難道我們不會為自己是中國人,擁有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而自豪嗎?我相信一旦有了這樣的認同感大家就會自發(fā)地為保護非遺盡一份力。保護非遺是要有一定的民眾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個傳承人、一個保護單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非遺的保護也與此有相通之處,我想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關于非遺的知識無疑是有好處的,因為畢竟他們是要承擔起保護非遺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現(xiàn)在一些小學課程中開設了京劇課,孩子們從小就接觸、了解了,長大了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對京劇的保護熱情。
第三、國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雖然目前我們已有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借鑒一些國外好的政策來完善自己還是有好處的。
第四、對非遺傳承人及普通藝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對國家級的藝人每年都會撥放相當數(shù)目的扶助金以供他們專心磨練技藝和培養(yǎng)傳人。這樣,藝人們有了客觀的收入后自然能心無旁騖地欠薪鍛煉,發(fā)揚非遺技藝。另一方面,就目前來看,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擴大規(guī)模,“批量”式培養(yǎng)藝人呢?
第五、非遺項目在傳承的同時也應該也所創(chuàng)新,在繼承傳統(tǒng)項目的同時開發(fā)新的發(fā)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不能丟了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還有許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動后記:
一個星期的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為我們有這樣璀璨而光輝的文化遺產(chǎn)而自豪,但同時也為它們艱難的處境而揪心,祖宗留給我們的財產(chǎn)我們沒有理由丟掉。
非遺是一個民族文化內(nèi)涵的最佳體現(xiàn),而當我們盲目追逐外來的一些新鮮的文化如圣誕節(jié)等等,我們漸漸冷落了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的東西。誰還會想到我們過端午節(jié)的意義?僅僅是去超市買一些速凍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嗎?會有人再鄭重其事地親手包了粽子并聯(lián)想到我們的屈原、我們泱泱大國的悠悠歷史了嗎?你會說有,但你必須承認這樣的人越發(fā)地少了……8月7號立秋,向來我們有立秋節(jié)氣“啃秋”的習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沒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當天才知道有這個習俗的!不想說“悲哀”這個詞,但確實有很多無奈吧!
前些日子又聽聞韓國要將“風水”申請為他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貼吧內(nèi)自然是嘩然一片,韓國,你已經(jīng)不是一次企圖竊取我們的東西了!但我們在指責韓國的強盜行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一切是為什么?如果我們一早就已經(jīng)將這些申請了、保護好了,他韓國還能有可乘之機嗎?難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節(jié)不是我們的了、漢字不是我們的了、中藥不是我們的了、風水不是我們的了……我們一回首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東西不再屬于我們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嗎?亡羊了還補的了牢嗎?我是很想平靜地寫完的,但到了最后這邊自己又有些憤慨了,因為韓國,更因為我們自己!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啊,幾百年流傳下的東西能毀在我們手里嗎?
第12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心得演講稿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心得演講稿
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各位前輩,各位小朋友們:
大家好!(向與會人員鞠躬)感恩這次大典的舉辦者和主持人,給了我這次匯報、學習、歷練的機會!(向籌辦者鞠躬)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位傳統(tǒng)文化學習傳播、經(jīng)典誦讀力行的受益者。去年在這里,我向大家匯報了《現(xiàn)代人傳承儒學的意義和方法》,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幾年來學習、推廣傳統(tǒng)文化、誦讀力行圣哲經(jīng)典教誨的點滴心得。
自07年以來我和孩子們一起,在王老師的讀經(jīng)教育理念支持下誦讀以儒家《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家《老子》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著作;按照經(jīng)典的教誨“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來,可謂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總起來說,可謂受益匪淺。
首先,和老師講得一樣,通過和孩子們誦讀經(jīng)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
圣人教導我們:“克己復禮為仁”、“克念作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這些理念讓我改變了以前做事的心態(tài),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脾氣不再暴躁,開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這些改變,讓我的家庭戰(zhàn)火漸漸熄滅,挽救了我瀕臨破碎的家庭,給孩子的成長營造了比較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也正是這些改變,讓我對自己的命運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只有從自己的內(nèi)心真正改變開始,從自己的點滴行動無怨無悔的改變開始,做到“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真的,傳統(tǒng)文化所承載的圣德智慧,學了以后,相信;體解圣人心愿放下個人利益、顏面,發(fā)愿和圣人一樣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后已!;《論語》中曾子教導我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立大志向,知難而進,永不停息,是行,信、愿、行三者具矣,在圣人圣德圣慧的庇蔭護佑下,我想我們的生命一定會大放光明,價值倍增!感恩老師的引導,感恩圣人留給我們的圣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個心理素質(zhì)極差,信心極為不足的人,三個人一起都不會不敢大聲致詞,看到別人激昂慷慨的演說羨慕的不得了,當快輪到自己的時候,心里就怦怦跳,上臺后,本來準備充足的內(nèi)容卻什么也說不出來,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我有了信心和內(nèi)容,我竟然能夠當著這么多人引經(jīng)據(jù)典,這大概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吧!再一次感恩老師的`引導,感恩圣人留給我們的圣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過讀經(jīng)典孩子們的變化。
別人的孩子看電視、玩玩具、打游戲、看動畫的時候,我要求我的孩子和我的學生是要讀書的,時間久了,我的孩子和家長聽話的學生讀書的時候和別的孩子看電視、玩玩具、打游戲一樣愉悅,一樣投入。只要有文字、有書的地方。孩子們很快就會靜下來,沉浸其中。這大概就是“志于道”的樂趣,大膽的比對一下,這大概就是復圣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狀態(tài)和境界吧!這種狀態(tài),學習和成才還用擔憂嗎?智慧的家長們,有緣到場的朋友們,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毒品電視、游戲、肆無忌憚的玩耍、看動畫,就像毒品一樣侵蝕著我們孩子的心靈,我們的孩子欲罷不能,就像有煙癮酒癮一樣,很痛苦不要再讓孩子一時表面愉悅,一生空空碌碌無為了!今天讀圣賢書,好像苦了一點,可苦一陣子,幸福一輩子,雖苦亦樂,雖嚴,是真愛呀!
另有今年暑假,我們?nèi)兆x誦論語,力行弟子規(guī)的經(jīng)典共學班吸引了大中小學生20余人,一個月下來,孩子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甚至逆反,由于寄宿,最終適應下來,浮躁的貪欲,自我意識大大減少,繼之而來的是彬彬有禮的儒雅風度和靜下心來專心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們所說的讀書,是口誦心惟,是熟讀玩味,念茲在茲,浸入心靈,見諸言行。所以,朋友們,及早為之,及早受益,事半功倍!
還有,就是在推廣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北京讀經(jīng)教育推廣中心、北京華藏圖書館、以及安徽廬江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心種子老師、孔夫子后人孔先生、圣城曲阜儒者聯(lián)合會段會長等等各界人士的無私幫助,讓我體會到了“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鄰”的圣言真實不虛!當然,我們也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嘲諷,老子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們明白:這是很正常的,這也正印證了曾子講得“仁以為己任,任重而道遠”的圣言量!天下實現(xiàn)仁愛、德治、禮制,是孔夫子的理想,也是每一個有血性的人應該有的理想,可以講,這個理想是無限量的大愿,幾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有人講:“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說:“人心不古古亦然,古代不也有大舜的繼母、父親和弟弟、也有閔子騫的母親、也有盜跖嘛?”而且我敢說,未來,只要有人類,就一定會這樣,這也正是一代代志士死而后已的不竭動力所在,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繼義無反顧的為之努力。學習推行圣賢經(jīng)典教育永無止境,有智慧的人們,想讓自己和后代生命潛力發(fā)揮極致的人們,義無反顧的加入進來吧!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問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朋友們,現(xiàn)在您怎么想的,孔夫子所愿看到的他的血脈傳人、和志向傳人應該都是上士!子曰: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說:聽到了正義的道理,卻不能馬上實行,身上的缺點也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孔子還說:見義不為,無勇也!
謹以此言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