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怎么寫
標題:2024年6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
一、引言 中國農村地區(qū)的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2024年6月,我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社會調查,旨在深入了解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心理狀況及面臨的挑戰(zhàn),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二、調查方法與范圍 本次調查覆蓋全國多個農村地區(qū),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實地觀察等方式,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樣本,確保數(shù)據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三、家庭背景分析
1. 父母外出務工比例:約80%的留守兒童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務工,導致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
2. 家庭經濟狀況:多數(shù)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父母外出務工是改善家庭經濟的主要途徑。
四、生活狀況
1. 居住環(huán)境:大部分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其他親戚共同居住,住房條件簡陋,基礎設施不足。
2. 生活照顧:監(jiān)護人多為老年人,照顧能力有限,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存在困難。
五、教育情況
1. 學習成績:約4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低于平均水平,教育資源匱乏是主要原因。
2. 心理健康:由于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約30%的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孤獨、焦慮等。
六、社區(qū)支持
1. 教育資源:部分農村學校開設了課后輔導和心理咨詢服務,但資源分配不均,覆蓋面有限。
2. 社會援助:政府和社會組織提供的援助項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守兒童問題,但仍需擴大覆蓋面和提升服務質量。
七、政策建議
1. 提升農村教育投入:優(yōu)化教育資源分配,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加強心理教育。
2. 完善社會保障:建立更有效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強化監(jiān)護人的培訓和支持。
3. 促進家庭團聚:鼓勵企業(yè)就近設立工廠,減少父母遠距離務工,促進家庭團聚。
八、結論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依然嚴峻,需要政府、社區(qū)和個人共同努力,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策略解決。未來的工作重點應放在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提升教育質量及增強心理支持上,以期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九、展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政策的完善,我們期待看到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狀況持續(xù)改善,他們能享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機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4年6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范文
第一篇 2024年6月最新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3250字
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管理范文網為大家整理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范文,閱讀!
__縣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農業(yè)縣,全縣總人口40.7萬人,農業(yè)人口約占75.4%。全縣在外務工人口為43043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 7317人,留守兒童數(shù)量相對較大。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xiàn)不僅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而且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影響。為全面了解__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2024年以來,__縣婦聯(lián)對全縣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及監(jiān)護情況先后兩次做了調查,一是對勞務輸出量較大的鄉(xiāng)鎮(zhèn)下發(fā)了調查問卷,二是對全縣267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全面普查。普查結果顯示:全縣留守兒童共計9545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約7317 名,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已超過在校生總數(shù)的50%;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無助、學業(yè)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困難和問題,結合此次調查,現(xiàn)將'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現(xiàn)狀
1.留守兒童分布廣泛。在這次調查中,在我縣45740名兒童中,有7317名農村留守兒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4643名,占留守兒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2674名,占留守兒童的37%;隨父母進城生活的流動兒童有783名。為了增收致富,外出務工農民越來越多,隨之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也逐年增加。
2.絕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是單親監(jiān)護或是隔代監(jiān)護。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63%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及撫養(yǎng)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地打工,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3%被托付給親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70%的留守兒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約80%的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生活自理能力較強,70%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成績優(yōu)秀的較少。
4.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游戲、網絡,抽煙、喝酒、拉幫結派、參與盜竊、搶劫現(xiàn)象的占10%。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同齡兒童要多。
1.學習成績一般。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yǎng)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大部分重監(jiān)護輕教育,甚至對留守兒童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xiàn)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全縣7317名留守兒童中學習優(yōu)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績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shù)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shù)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監(jiān)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
3.性格發(fā)展不健全。臨時監(jiān)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yǎng)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他們沒有傾訴的渠道,監(jiān)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在從嬰幼兒期到兒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過程中,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系發(fā)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將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另外,在缺乏父母關愛和正常家庭氛圍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安全的憂慮,從更深層次來看,反映了留守兒童內心的壓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縣留守兒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廣,近而在開展的留守兒童的工作中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們縣對留守兒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認為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原因。流動人口的數(shù)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于城鄉(xiāng)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2.家庭原因。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導致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即: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同時,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于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忙于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yè),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3.教學原因。由于教育內容、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fā)展不相適應,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fā)展這一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四、對策及建議
1.加大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社區(qū)建設,完善社區(qū)服務功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發(fā)展農村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貫徹落實政策,確保農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學。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流入地就近入學,是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基本措施。根據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以流入地為主和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兩為主方針”,學校要盡力就近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
第二篇 11月關于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調查報告20242150字
一、背景目的
縣婦聯(lián)最新調查顯示,全縣有農村留守兒童6005人,全縣學齡兒童34675人,占17.3%。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2024年頒發(fā)了《岐山縣兒童發(fā)展規(guī)劃(2024—2024年)》。近年來,全縣各級婦聯(lián)組織發(fā)揮優(yōu)勢,深化調查研究,組織關愛活動,健全關愛網絡,強化家教指導,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24年以來,共組織“六一”慰問、“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助學金”、“維權救助”等項目活動共計58.8萬元,縣婦聯(lián)把留守兒童相對突出的京當鎮(zhèn)和故郡鎮(zhèn)作為試點鎮(zhèn)。目前,我縣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環(huán)境逐步優(yōu)化。
在總結幾年來有效做法的基礎上,縣婦聯(lián)對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從工作和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健全關愛服務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近期,縣婦聯(lián)開展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專題調研”活動,初步提出關愛服務機制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及組織保障等,推進關愛服務機制建設的科學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實效化,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構成要素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是指針對留守兒童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圍繞關愛服務,在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責任主體和社會參與,所提供的補償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會支持。基本原則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yōu)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的工作模式,堅持多措并舉、關愛服務的相應措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責任主體是: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一是關愛機制:包括領導小組、責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評估等。
二是關愛網絡:構建政府保障、學校教育、家庭監(jiān)護、社會幫扶、親情關護相結合的關愛網絡。
三是關愛陣地:學校、家庭和鎮(zhèn)村組(社區(qū))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重要陣地。學校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主陣地,建在鎮(zhèn)村組(社區(qū))的婦女兒童之家、校外輔導站、青少年活動中心、托管機構等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依托。家庭是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基礎。
四是關愛隊伍:主要由精通、作風扎實的專業(yè)工作隊伍;教師、心理、法律組成的專業(yè)隊伍;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志愿者隊伍組成。
五是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實際需求,設計和開展專職親情撫慰、結對幫扶、扶貧助困、心理疏導、家教指導、技能培訓、安全保護等多種形式、富有實效的活動。
三、 運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府作為社會公共權利主體,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承擔著主要責任和義務。政府應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務、衛(wèi)生服務、社會福利和就業(yè)服務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學校為重點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對留守兒童負有義務教育的學校必須通過建立補償機制來彌補和完善。鼓勵教師擔任“代理家長”,在寄宿制學校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室、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鎮(zhèn)村組(社區(qū))為依托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要以村級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為基礎,通過“代理家長”和“鄰里幫扶”,采取托管的形式,就近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課外的作業(yè)難題。以鄉(xiāng)規(guī)民約形式推行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督制度,建立安全保護預警和應急機制,配合學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和安全管護。
四是注重以家庭為核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推行監(jiān)護人監(jiān)控制度,強化留守兒童家長責任意識;明確約束規(guī)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家長自律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倡導、鼓勵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時盡量留一人在家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或返鄉(xiāng)就地就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促進留守兒童減量化。
五是以社會參與為支持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全社會的文化建設、媒體宣傳引導等,構建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柱;發(fā)動社會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實質性的關愛和幫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關愛資源的不足,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四、 保障措施
一是動態(tài)信息。以準確、全面、共享為原則,定期監(jiān)測、層層建檔、及時匯總、深入分析、準確評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兒童信息庫,為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供詳實可靠依據。
二是法律政策。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yōu)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根據實際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義務教育等有關制度,強化和支持家長履行對子女的監(jiān)護教養(yǎng)責任。進一步完善委托監(jiān)護制度。
三是監(jiān)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進行專項考核,將其納入縣、鎮(zhèn)、村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納入基層考核,納入義務教育檢測指標體系和教師考評考核,切實保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各項措施發(fā)揮實效。
四是統(tǒng)籌機制。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專項經費、建立關愛基金,多渠道開展社會籌資等方式,重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中專職人員隊伍、陣地建設、專項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經費的落實。形成教育牽頭,婦聯(lián)、綜治、團委和關工委、公檢法司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推廣典型經驗,解決突出問題,合力做好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
第三篇 2024年6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2750字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里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管理范文網為大家整理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范文,閱讀!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fā)區(qū)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fā)區(qū)(園區(qū))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fā)區(qū)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fā)區(qū)(城南學校施教區(qū))現(xiàn)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jiān)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huán)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多數(shù)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jiān)護人,隔代撫養(yǎng)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shù)處于中下游,成績優(yōu)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yōu)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jiān)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shù)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xiàn)一些 “想早點長大獨立”, “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 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梢钥闯?,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監(jiān)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于自己摸索的占 49.5%,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占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近30%的監(jiān)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jiān)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shù)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jiān)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lián)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jiān)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xiàn)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fā)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fā)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根據園區(qū)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fā)區(qū)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美的成長環(huán)境。
2、切實執(zhí)行規(guī)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qū)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lián)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xiàn)情況,讓監(jiān)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jiān)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fā)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xié)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xié)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yōu)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著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fā)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jiān)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第四篇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調查報告1200字
3月中旬,為了仔細了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該鎮(zhèn)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駐鎮(zhèn)政協(xié)委員對全鎮(zhèn)37個村、3個社區(qū)居委會進行調研,對彭王、長王兩村進行重點調查,以尋求改善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的良策。
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xiàn)狀
農村空巢老人家庭還普遍面臨看病就醫(yī)、農業(yè)生產投入、人情往來等經濟壓力,同時子女外出務工還導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擔農業(yè)生產、人情往來等責任,加重了經濟負擔。
但70歲以上高齡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們在吃飯、穿衣、入廁、上床、洗澡、走動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難,尤其是兩位老人同時得病,或一位老人獨居更為困難。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來自家庭成員的上門探視、打電話問安等形式,他們渴求的探視頻率要求在一周或一月一次。他們渴求向配偶、子女或親友傾訴煩惱。
(二)留守兒童生活現(xiàn)狀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fā)留守兒童問題。由于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jiān)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種狀況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xiàn)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燥、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因人口流動引發(fā)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監(jiān)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通過對該鎮(zhèn)秦家學區(qū)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 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jiān)護或親友臨時監(jiān)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jiān)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和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jiān)護不力,導致相當數(shù)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xiàn)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據調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19%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覺得自己受岐視,9%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3、疏于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jiān)護責任不落實,監(jiān)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習,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了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造成嚴重后果。
第五篇 2024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態(tài)調查報告4750字
__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市)的12個縣(市、區(qū))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占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充滿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關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充滿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系很好,89.4%與父親關系很好,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仍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對策建議?,F(xiàn)報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個突出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差別最突出的是意外傷害。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兒童,其中前四項分別高5.3、1.6、3.9和3.1個百分點。意外傷害的發(fā)生源于留守兒童安全防范意識和知識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監(jiān)護人履責不到位。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1.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1.4和2.7個百分點,教師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兒童學習態(tài)度較差,學習興趣較弱
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yè)(49.4%)、上學遲到(39.6%)、逃學(5.5%)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8.6、4和1.3個百分點;不想學習(39.1%)和對學習不感興趣(43.8%)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
九成多留守兒童認為學習重要,他們學習態(tài)度和狀態(tài)上的差異,既與學校教育的大背景有關,也與學生自身的情況有關。一方面,客觀上存在普通農村學校培養(yǎng)目標單一與留守兒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學習知識一旦脫離自身的發(fā)展基礎和需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因為缺少有效監(jiān)督,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學習狀態(tài)也會受到影響。
3.留守兒童缺乏應有的學習輔導
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 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比非留守兒童都高出5.8個百分點。
調查發(fā)現(xiàn),非留守兒童學習的主要幫助和監(jiān)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兒童則是老師。接受訪談的留守小學生認為,父親外出后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遇到難題沒人問了。代替父母照顧孩子的祖輩監(jiān)護人較多,他們學歷偏低,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
(三)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1.留守兒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學朋友是農村兒童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非留守兒童排前三位的是母親(52.92%)、父親(43.02%)和同學朋友(34%),留守兒童則是是母親(41.54%)、同學朋友(34.92%)和父親(30.38%),留守兒童來自父母的支持明顯低于非留守兒童。雖然留守兒童獲得祖輩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兒童(10.9%),但遠不及同學朋友。
2.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朋輩性傾向明顯,易受不良團伙影響
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里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同輩成為留守兒童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的主要來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體的影響,有30.5%的留守兒童認為在校園里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伙,有 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伙,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
3.教師的情感支持不明顯
有47.8%的四年級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主要求助于老師,顯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學朋友(36.6%)。在青少年時期,父母與教師是兒童的兩個“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學中低年級的留守兒童,當父母遠離時,教師就成了情感依戀對象。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誰、你的心里話主要跟誰說、你和誰最親近等情況中,老師在留守兒童身邊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兩成留守兒童感知不到社會支持
有17.56%的留守兒童表示社會支持主要來源是自己,22.6%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這表明他們感知不到社會支持。
國內外諸多研究證明,社會支持狀況是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預測變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樣的結論。留守兒童消極情緒較多,經常感到煩躁(46.0%)、孤獨(39.8%)、悶悶不樂(37.7%)、無緣無故發(fā)脾氣(19.7%)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5.7、5.7、1.5和1.1個百分點。這些消極體驗降低了留守兒童對生活的滿意度,有23.2%的留守兒童對現(xiàn)在的生活感到不滿意,比非留守兒童高6.4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提醒我們在給留守兒童提供各種支持時,應充分考慮他們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幫助留守兒童學會有效地利用這些支持,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在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在留守群體中,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顯然低于男童,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
在留守群體中,有外顯性攻擊行為和內隱性攻擊性情緒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經常感到煩躁(47.6%)、悶悶不樂(38%)和無緣無故發(fā)脾氣(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來抑郁、焦慮、愛發(fā)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留守女童負面情緒多、孤獨感強。其原因:一是性別的差異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愛撫;二是家庭和學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滿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傳統(tǒng)的社會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負擔。在留守群體中,36.4%的女童在家經常干活,比男童高9個百分點。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顧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為家庭轉移更多勞動負擔的同時,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與父母外出帶給她們的心理影響疊加在一起,不僅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也可能會影響到她們未來的發(fā)展。
調查也發(fā)現(xiàn),留守女童人際交往狀況較好,來自同學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這部分緩解了她們的心理壓力。
(五)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在閑暇生活中,有13. 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電視超過2個小時,比非留守男童高3.2個百分點;在上網的兒童中,在網上玩游戲(64.9%)、講臟話(41.8%)、瀏覽色情暴力內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個百分點。
在學校生活中,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yè)(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沒參加過學校的任何課外小組,分別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個百分點;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伙欺負,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某縣綜治委的同志說留守男童是當?shù)胤缸锴嗌倌甑闹匾后w,稱他們?yōu)椤?10的后備大軍”。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為相對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較女生晚,更需要來自父母的監(jiān)控,否則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理解、掌握和內化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從而導致價值觀和行為偏差。數(shù)據顯示,在留守群體中,男童贊同錢能解決所有問題(11%)和家里有錢或有人當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個百分點;贊同誠實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騙(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羨慕(47.1%)和做好事經常得不到好報(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個百分點。
二是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對留守男童影響較大,本次調查中有91.9%的留守兒童父親外出或雙親外出。父親外出縮小了兒童的生活和活動空間,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長。父親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權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監(jiān)督變得更為困難。對于男童而言,父親還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參照和認同,父親遠離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別認同。
(六)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1.父母外出對四年級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影響最大
在四年級到初三6個年級的留守兒童中,過去一年,有3.6%的四年級兒童遭遇觸電,比例最高,這個比例在非留守群體中是1.5%,在6個年級中最低;在上網的留守兒童中,有26.9%的四年級兒童玩網絡游戲,僅比初二低0.5個百分點,這個比例在非留守群體中是20.7%,在6個年級中最低;在上網的留守兒童中,有9.9%的四年級兒童在網上瀏覽色情暴力內容,比例最高,這個比例在非留守群體中是5.6%,低于五年級。此外,有10.6%的四年級留守兒童在生病后選擇自己忍著。
外出父母及代理監(jiān)護人,因為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長大了,已經適應校園生活而又尚未面對升學壓力,容易對其放松監(jiān)管。這不僅使得他們更易遭受意外傷害,也忽視了他們一些不良品德和行為的滋生和發(fā)展。按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劃分,十歲左右的兒童正是道德水平從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
2.四年級留守兒童對父母外出后的負面體驗較多
感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四年級留守兒童年齡還小,對父母依戀感強。他們經常想念父母(76.7%)、擔心見不到父母(59.2%)、擔心父母不愛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留守兒童最需要學習輔導。
3.父母外出對四年級留守兒童的交往行為有較大影響
四年級兒童人際交往狀況總體較差,這與他們年齡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關,四年級留守兒童相比非留守兒童更差。認為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52.1%)、認為同學喜歡自己(68.7%)、愿意和別人說話聊天(80.6%)的四年級留守兒童的比例,分別比四年級非留守兒童低6.4、3.6和1.8個百分點,可見,父母外出對其社交技能和行為影響較大。
調查也發(fā)現(xiàn),四年級留守兒童會更積極地尋求老師支持和參與社會活動,以緩解父母外出后的焦慮感。從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看,留守兒童排前三位的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但四年級留守兒童排前三位的是母親、老師和父親。在問到“誰監(jiān)督或幫助你學習?遇到困難你會向誰求助?”時,四年級留守兒童都把老師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級非留守兒童則把老師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體中,有17.2%的四年級兒童參與很多的學校、社區(qū)公益活動,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級非留守兒童(14.8%)。
(七)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xiàn)象更為顯著
1.初二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兒童每天看電視1小時以上,較初二非留守兒童高2.6個百分點;有38.3%的初二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較四年級留守兒童高13.1個百分點。
2.初二留守兒童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較高
初二留守兒童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完成作業(yè)(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兒童2.3—14.4個百分點。
3.初二留守兒童受同輩群體影響較大
初二留守兒童與父母關系較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兒童4.1和8.7個百分點,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初二留守兒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兒童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重視。
初二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身心急劇發(fā)展變化,存在著種種發(fā)展的可能性,他們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變化大、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guī)頻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等特點,這被稱為初二現(xiàn)象。對于初二留守兒童來說,青春期的影響與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疊加,放大了種種問題。
第六篇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調查報告4200字
農村留守兒童(兒童是指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隨著我市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離開家鄉(xiāng),進城務工、經商創(chuàng)業(yè)。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脫離父母的直接監(jiān)護,成為留守兒童。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所突顯出來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和關注。為對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的狀況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婦聯(lián)通過縣、鎮(zhèn)、村婦聯(lián)組織網絡,對全市留守兒童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收集有關數(shù)據進行匯總分析。通過“下基層、訪婦情、辦實事”的形式,走訪基層婦聯(lián)干部、鎮(zhèn)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情況,共同探討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思路。本文根據調研情況,對目前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進行粗淺分析,就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
根據婦聯(lián)系統(tǒng)20__年3月的調查摸底顯示,我市17歲以下留守兒童已達10萬多人,占兒童總數(shù)的12%。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就有9萬多人,占留守兒童總數(shù)的87%。陽山縣、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陽山縣有3.9萬多人,英德市有2.6萬多人,兩縣農村留守兒童人數(shù)占了全市留守兒童總數(shù)的70%。
(一)基本現(xiàn)狀。
1、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寬裕,生活依靠父母雙方或單方出外打工維持。據統(tǒng)計,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貧情形并不鮮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術技能水平較低,打工收入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親,最主要的任務是料理家務、照顧老人小孩,只進行簡單的種植養(yǎng)殖來幫補家計。
2、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shù)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生活起居。
3、農村留守兒童中,小學年齡段以下的超過半數(shù)。據統(tǒng)計,小學年齡段以下的兒童共有6.2萬多人,占農村留守兒童總數(shù)的65%。其中,讀小學的占了36.4%,讀幼兒園的占了12.3%,學齡前的占了16.3%。
(二)主要存在問題。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與其他兒童存在的差異性,使其在身體發(fā)育、智力水平、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障礙或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隔代教育負面作用,學習水平和心智水平難以提高。很多農村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由于祖輩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計,有的自己也體弱多病,對于管教孩子是無能力也無精力,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同時“隔代親”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祖輩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文化輔導和行為習慣、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對孩子疏于管教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如清新縣禾云鎮(zhèn)的小健,今年 13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他的父母長期在廣州打工,由奶奶負責監(jiān)護其生活學習。奶奶不識字,對其也十分溺愛,少有對其進行嚴厲管教。小健對學習非常不自覺,成績是越來越差。同鎮(zhèn)10歲的小發(fā)讀一年級時,有媽媽在身邊監(jiān)督、照顧,能上課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回家更會幫助媽媽做點家務。到了二年級,媽媽隨父親到佛山打工,由行動不便的外婆照顧他。結果他的成績是直線下降,成為班中的差生。而且越來越調皮,和同學追逐打鬧,有時更是不上學,騎著自行車到處游逛。像這樣由于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輔導,造成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佳。部分更是因為行為習慣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導致出現(xiàn)性格偏執(zhí)或行為偏差,出現(xiàn)厭學、逃課、迷戀網吧和電子游戲等現(xiàn)象,甚至與社會上一些小混混搞在一起,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社會惡習。
2、缺乏親情撫慰與傾訴溝通,心理問題顯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普遍正處于生理發(fā)育、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正是極需溝通傾訴和正確引導的時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兒童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連山縣上帥鎮(zhèn)9歲的小琴,父母為了生計雙雙外出務工,剩下她和正在讀學前班的妹妹跟隨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天長路遠,父母對兩姐妹的生活學習情況甚少過問。兩姐妹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貼身照顧,性格變得內向,不愿與人交往。13歲的小豪讀六年級,父母在廣州打工,由奶奶照顧他的生活。當他違反學校紀律時,班主任只能打電話給他的父母。遠方的父母只能通過電話只言片語對其進行教育。為了加強溝通,他的父母甚至留下了手機,但手機卻變成了“游戲機”,成為其學習的障礙。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差異大,巨大的代溝讓兩者難以交流溝通。父母忙于務工且身處遠方,對孩子的情感溝通和心理關懷也少。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往往是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和幫助。有的兒童和父母感情生疏,甚至怨恨父母無情,久而久之對家庭缺乏溫暖感和歸屬感。部分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這種情緒的長期積累,極易產生社會認知、行為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這對于兒童人格的健全健康發(fā)展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
3、缺乏安全監(jiān)管,生命安全受威脅。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管人或年紀老邁,或病痛纏身,對他們上學、放學途中、節(jié)假日的安全問題難以監(jiān)管到位。節(jié)假日特別是寒暑假,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更加突顯。他們上山捉蛇捕鳥,下河洗澡摸魚,騎車到處游蕩,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連州市龍坪鎮(zhèn)7歲的小軍,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去年12月,正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軍由隔壁50多歲的大叔幫忙接他放學,結果途中發(fā)生車禍,經搶救無效死亡。
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政策社會因素。許多進城務工人員其實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但由于現(xiàn)行戶籍管理等相關政策和家庭經濟狀況的限制,無法更好地解決孩子進城后的入學、醫(yī)療保障和居住等問題,迫于現(xiàn)實的壓力,把孩子留在農村就成了絕大多數(shù)農村家庭無奈的選擇。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留守兒童極需得到家庭外的社會教育體系的更多幫助和疏導,彌補親情、監(jiān)管、教育等方面缺失對其成長形成的消極影響。但一方面,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在農村學校中開設專門的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課程還是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社會教育相關服務體系更是還未發(fā)展成熟起來。這樣的現(xiàn)實狀況直接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問題的不斷產生。
(二)家庭個人因素。農村經濟發(fā)展遲緩,對勞動力的吸收能力弱,傳統(tǒng)種植業(yè)收入水平低,農民往外走是必然的。農民外出務工謀生,目的.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希望給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教育之間產生矛盾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有的家長認為,畢業(yè)后沒門路照樣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早點就業(yè)。在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下,再加上忙于務工,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也就不太重視和關注。委托的監(jiān)管人又忙于操持家務和農活,更加不會對留守的孩子進行更多的教育。這些都是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的因素。
三、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社會應對
留守兒童的出現(xiàn)是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現(xiàn)象,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存在。這個特殊群體的人數(shù)已在加大,問題也正在凸顯。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對國家人才發(fā)展、經濟社會發(fā)展等方面有著極其深遠深刻的影響。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影響的不僅是一代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為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供參考:
(一)推進留守兒童集中地區(qū)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農村中小學寄宿條件。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可以較好地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生活上的問題。加快農村留守兒童集中地區(qū)學校配套建設宿舍,并不斷改善寄宿條件,盡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盡量避免家庭教育缺失的弊端。
(二)多渠道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目前教育、婦聯(lián)、關工委、團委、學校等部門、群團、社會組織都有開展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救助扶持工作。如市婦聯(lián)去年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大講堂進社區(qū)(鄉(xiāng)村)”活動,一年來開展家教公益大講堂1000多場,受教育家長35.6萬人次,發(fā)放有關宣傳資料28萬份。招募4400多名(個)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集體和熱心人士擔任“愛心父母”,募得幫扶款130萬多元,幫扶困境兒童1700多人。暑假期間還聯(lián)合市關工委、團市委開展“攜手關愛留守兒童 繽紛夏日五個一”活動,讓留守兒童度過了一個開心而有意義的假期。這些救助扶持工作雖然一定程度上代償了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但畢竟力量微弱,而且都是分散、間斷行為,并沒有形成長效、持續(xù)的工作機制,成效是有限的。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短期內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利用社會資源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有效幫助。如建立綜合性服務站、托管中心、心理咨詢站等。
(三)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依托學?;蛴嘘P服務機構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家庭情況等進行登記造冊并實行動態(tài)跟蹤。根據相關信息,更好發(fā)揮各種社會資源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提供救助和幫助。
(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及監(jiān)護人家教理念灌輸。引導和教育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農村留守兒童的委托監(jiān)管人提高責任意識,密切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盡量給予孩子溫暖與關懷。學校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lián)系制度,辦好家長學校。利用書信、電話、信息、家訪、家長會等途徑,與留守兒童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lián)系。利用家長學校經常性開設家庭教育講座,讓“第二家長”學會教育孩子的方法。
(五)重點關注,積極消除社會因素的影響。要把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和住房、教育、衛(wèi)生等相關法律政策的不斷完善,逐步消除與戶籍管理相聯(lián)系的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等政策障礙,促進城鄉(xiāng)、區(qū)域、部門之間相關政策的銜接與配套,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平等享有相應的權利權益,積極消除留守兒童產生的社會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問題,社會根源復雜,涉及人員廣泛,極需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從而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
第七篇 2024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調查報告2600字
全國婦聯(lián)__年5月發(fā)布《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中根據《中國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shù)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與__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shù)據相比,五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
__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qū))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占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一、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關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系很好,89.4%與父親關系很好,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成長中的九個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yè)、上學遲到、逃學的比例;而不想學習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所需要的學習輔導: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依次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的支持來源中,父親第二,同學朋友位列第三。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來源以及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里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警惕不良群體的影響。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
4.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低,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來抑郁、焦慮、愛發(fā)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yè)(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伙欺負,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感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他們經常想念父母、擔心見不到父母、擔心父母不愛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學生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輔導。
7.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xiàn)象更為顯著
初二留守學生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更多,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做完老師留的作業(yè)(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學生,分別相差2.3-14.4個百分點。
初二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更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初二留守學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留守兒童各種需求的未滿足程度高: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yè)需求。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僅兩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衛(wèi)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fā)生過丟失財物的現(xiàn)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小學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小學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小學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shù)學校還出現(xiàn)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xiàn)象。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占40.2%,母親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xiàn)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xiàn)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表現(xiàn)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綜合問題,關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經濟等方面。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幫助和支持。
“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是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國少工委于__年發(fā)起的一項以少年兒童安全自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少先隊品牌活動。它對引導少年兒童平安自護和健康成長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__年,“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將特別關注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微信公眾號將針對這兩個群體持續(xù)的進行安全系列教育專題并開展相關的“平安自護營”活動。為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